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2 .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B.耕地面积增加
C.水利灌溉发达
D.注重精耕细作
2019-08-11更新 | 222次组卷 | 26卷引用:浙江省海盐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这反映
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
B.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
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
D.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
5 . 古代中国一水利工程设计精巧,它的精华部分曾被设计为邮票(见如图)。其中,形如犁铧的砌石坝——铧嘴“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由此可知,这一水利工程为
A.井渠B.灵渠C.郑国渠D.都江堰
6 . 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命脉,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其中位于关中地区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芍陂D.邗沟
2021-1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观察下图,对图中演变过程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方式的演进
B.曲辕犁的出现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C.《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这一演变过程
D.一牛挽犁的方式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汉代”、“两牛牵引”、“耕作”等词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A.耦犁
B.曲辕犁
C.耧车
D.大镰
9 .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A.
B.
C.
D.
10 .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