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史记》记载了某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政治、经济效益:“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井渠
2 . 《史记》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该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芍陂
C.灵渠
D.郑国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4 . “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是《史记》中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记载?
A.都江堰
B.“井渠”
C.鉴湖
D.郑国渠
2019-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公元9年,西汉人口达到6000万,帝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了”。下列史实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政府在黄河流域大力营建灌溉渠系B.耦犁、代田法等先进耕作方式的推广
C.先进的播种工具耧车的使用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均田制
6 . 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实施稻麦轮种的证据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年月,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是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文描写大多不准确,肯定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研究中
7 . 下列经济现象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在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③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夜市
④出现了技术比较先进的“灌钢法”
A.①④③②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A.
B.
C.
D.
10 . 下表中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推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A.A
B.B
C.C
D.D
2018-01-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题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