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
2018-07-06更新 | 46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达标检测卷(B)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刀耕火种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2018-07-05更新 | 466次组卷 | 4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这反映
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
B.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
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
D.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
2018-07-03更新 | 446次组卷 | 22卷引用:滚动综合测评1-【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2
2018·全国·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6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018-06-09更新 | 10707次组卷 | 98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2018-05-20更新 | 915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这样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用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
A.曲辕犁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曲辕犁只适用于南方水田生产
C.传统耕作技术更加成熟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隋唐时期B.夏商时期C.战国、秦汉D.宋元时期
10 .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
2018-04-10更新 | 27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