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隋唐筒车
                控制耕土的深浅

A.①刀耕火种②耧车③二牛抬杠
B.①铁犁牛耕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C.①刀耕火种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D.①铁犁牛耕②耧车③曲辕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齐民要术》记载,中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B.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C.曲辕犁的使用D.水利工程的修建
3 .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

时期郡县数西汉西晋唐前期
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5郡57县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豫章郡18县6郡58县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晋安2郡14县福州等5州28县

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
2018-07-06更新 | 469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婆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缕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材料二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2019年)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6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2018-03-18更新 | 366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云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代《沈氏农书》记载,“种田地力最薄,然能化无用为有用;不种田地力最省,然必至化有用为无用。何以言之?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材料反映了明代
A.农民合理施用肥料改造自然的思想
B.利用田间管理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C.商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D.重视农业先进技术的实验和应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B.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已出现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歌确立;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
A.重视技术的革新
B.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10 .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