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肢,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浸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什么进步?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 . 在小块土地上挖长条形的沟或一个个方坑,播种和施肥浇灌都集中在这个沟或坑里,这种小面积提高单产的耕作方法是
A.垄作法B.代田法C.区田法D.休耕法
2017-05-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3 . 下列生产工具或耕作技术,在汉代发明或开始使用的是
①耧车
②犁壁的安装
③代田法
④区田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17-05-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示意图。这反映了
A.耕作技术成熟促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016-11-27更新 | 10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715次组卷 | 8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荀子•富国》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9 . 《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