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后汉书》记载:“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审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这段史料的价值在于
A.记载古代中国耕作工具的演进
B.印证古代中国灌溉工具的演进
C.记载古代中国冶铸工具的创新
D.印证古代中国运输工具的更新
2 .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必须考古发现佐证B.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D.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3 . 某同学在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料笔记时制作了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谚语解读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土地所有权变动开始合法化
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深其耕而熟覆(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2021-05-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6 .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B.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C.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D.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土地私有制遭破坏D.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2020-04-24更新 | 417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2019-02-22更新 | 4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骨耜          图二铁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019-08-24更新 | 5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铁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画中多有反映,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壁画。它反映了当时
A.西北地区最早出现了铁犁牛耕
B.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文物均为第一手史料
C.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
D.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