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对比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自然经济持续稳定B.唐代耕犁基本定型
C.农耕技术迅速发展D.中国科技停滞不前
2023-12-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河南省密县打虎亭发掘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的右边有一座高大仓楼,中部是一身穿长袍、面肥体硕的地主席地而坐。地主对面是缴纳地租的农民二人,地主家中的家丁在协助收缴地租。该画可用于研究当时(     
A.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B.常平仓在郡县的设置情况
C.商品经济的繁荣局面D.租调制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劳作B.采集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4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其中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     
A.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B.得益于青铜农具的使用
C.表明商鞅变法成效显著D.是秦朝暴政的真实体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届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联考文综历史卷
6 .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7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2-10-17更新 | 485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试题
8 . 20世纪50年代后,在河南、山东、北京、江苏等地相继发现了许多汉代冶铁遗址,其出土的铁农具类型齐备,从开荒整地到收获加工,拥有一套完整的农具体系。据此可推知(     
A.铁犁牛耕已在西汉得到普及B.汉代民间冶铁作坊发展迅速
C.汉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发展D.汉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研究发现,在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砖中,山东地区的多呈现王公赏乐、宴乐场景,且田地里劳动者数量众多;而陕西地区多是农牧生活场景,画有家禽或家畜,画面中人的数量并不多。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占据主导B.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C.牛耕技术尚未普及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10 . 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主要是由于(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