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农具已经运用在生产部门B.中国已经全面进入铁器时代
C.铁质手工业生产工具非常少D.铁农具在南方运用最为广泛
2020-11-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竞赛历史试题
2 .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B.漕渠C.白渠D.坎儿井
3 . 下列图片中,反映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并利用自然力改进技术提高效能的是

①水排②翻车③高转筒车④耦犁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④
2020-09-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6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铁犁牛耕所取代是在
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西汉
2020-04-20更新 | 16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尖子生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将史事定位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是历史认识的基点。战国时期,咸阳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因素有
A.采用铁犁牛耕等农业生产技术
B.王景治理黄河以解除水患
C.秦国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D.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灌溉农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耒耜经》记载,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
A.耦犁
B.耧车
C.曲辕犁
D.翻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019-06-08更新 | 14627次组卷 | 220卷引用: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人地矛盾比两汉时期更为严重。从曹魏起,劝课农桑便不绝于史西晋还规定守土官吏的赏罚黜陟以入谷多少为殿最,要求“不务多其倾田,但务修其功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北方
A.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经济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
C.政府重视维护自耕农经济
D.农业仍坚持精耕细作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统计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每亩平均产量(单位:市石)
北方(麦)南方(稻米)
隋唐0.7571.136
0.6941.387
0.9641.927
明清1.3022.604

A.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
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
D.政府大量开垦荒地贡献巨大
2018-08-25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8月第二次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
中原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
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石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C.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2017-10-31更新 | 195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