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 . 某同学在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料笔记时制作了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谚语解读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土地所有权变动开始合法化
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深其耕而熟覆(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A.AB.BC.CD.D
3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021-08-31更新 | 111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开始稻田养鱼。唐代创造了养鱼开荒种稻的方法。广东西部山区的人们利用草鱼食草的习性,在新开垦荒地(有水)上放养草鱼,使荒地变成熟地。这一生产模式
A.目的在于提高粮食产量B.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C.有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D.说明了经济重心已南移
2019-11-19更新 | 448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荀子·富国》中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韩非子·解老》中载:“积力于田畴,必且粪溉。”这些记载说明
A.春秋时期农田已普遍使用肥料
B.战国时期农田可以连续种植
C.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出现轮作制
D.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使用畜力
2019-07-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统治者“无为而治”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019-07-02更新 | 1166次组卷 | 28卷引用:【省级联考】甘肃青海宁夏2019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C.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019-06-13更新 | 2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日照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2019-06-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汉书·食货志》引李悝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脆弱、封闭
D.自给自足
2019-06-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该材料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坎儿井
2019-06-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