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C.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 . 考古发现北宋随葬品出土成组的铁质农具较多,如犁、楼把、锄、镰等;据史书记载,北宋农民很注意积肥和施肥,认为“用粪如用药”,同时,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这反映出宋代
A.农业生产工具出现革新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土地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
D.粮食作物增产幅度较大
3 . 据考古发现,在河南新郑战国中晚期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模具)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这一时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比较普遍
C.青铜农具已退出生产领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人物
2016-12-12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一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6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79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8 . 看其形状,推其性质,定其时代。下列四图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
2022-03-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
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
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B.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C.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D.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