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的大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位于下图中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
A.①B.②C.③D.④
4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西汉赵过“始教民牛耕”。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下列史实可用于质疑该观点的是
A.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中发现了家养黄牛的骨骼
B.《尚书·酒诰》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C.春秋时期出现若干与牛耕相关的人名,如“冉耕,字伯牛”
D.“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
5 . 《史记》记载:“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上述水利工程最早出现的地区位于下图(局部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1-12-0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12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其中的竖井是为了把暗渠中的水引上来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7 .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强大动力。下表所列工具及技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生产工具及技术
翻车水排提花机
筒车曲特犁支钉
磨制石器陶纺轮坯车
铁柬牛耕铁农具双镰铁范
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8 . 寻览关中周围的关隘:潼关、散关、武关、萧关,这些关隘不但营造了关中平原四塞之国、形胜之区的地理形势,且屡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就了关中十三朝立都之地的光辉历史。下列史实发生在关中地区的是(       
A.郑国主持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
B.秦始皇开凿的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
C.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沿草原丝绸之路西迁
D.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2022-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与下图展现的水利工程相关的是
A.推动了河姆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B.灌溉了农田,推动了秦国农业发展
C.有利于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2021-12-31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学考历史总复习模拟卷(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水平的生产力。下图的农业生产工具开始出现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清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