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东汉观记》记载,汉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西汉的亩产量商出一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南阳郡守召信臣劝民农桑,为政勤勉;东汉杜诗担任该郡功曹时,事事替百姓做主,全郡百姓粮食丰足。百姓称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A.重农抑商百姓富足B.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史学研究繁荣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有轻耕重读的倾向;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唐末章仔钧的《章氏家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此后人们从宣扬“勤耕之家,苦读荣身”,进而提倡“耕读传家,立己达人”。耕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农耕时代价值观的演进
C.儒家伦理与现实相悖离D.科举选官制度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朝许浑《汉水伤稼》诗云:“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厥空。”白居易《杜陵叟》诗云:“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这两首唐诗反映了(     
A.农民对良好年景倍加期盼B.农业经济抗灾能力的欠缺
C.封建政府对农民赈济缺失D.水利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东汉陶制水田模型》,外形酷似鸳鸯火锅,一半是农田,一半是池塘,中间还摆放有陶制的鸭子、鱼、荷叶、莲蓬等,一派水乡泽国的繁荣景象,它生动展现了云南先民(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
C.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D.庄园化的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就耕织图而言,历代虽多有绘制,但基本都是以南宋楼《耕织网》为“母本”的(见下图1)。图2为康熙朝《耕织图》,二者大同小、异。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B.古代农业发展未有根本突破
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南方北方衣耕技术基本相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相当的篇幅讲论供应城市需求的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管理,如在蔬菜方面种葵、蔓菁、胡荽等,经济作物种红花、栀子、蓝等。这反映出,该书
A.固守传统小农经济B.力农致富的求利思想
C.倡导南北经济交流D.农商皆本的经济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名士王褒曾和奴仆立下《僮约》,以劳务合同的形式,规定了奴仆的义务,其中奴仆必须承担农耕、渔采、伐木、制作等劳务,还有卫戍田庄的责任。据此可知
A.西汉开始出现雇佣劳动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
C.庄园经济不利于国家稳定D.门阀政治扩展到经济领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经济作物在北方地区已经被广泛种植,一些豪强地主的庄国往往经营大规模的园圃,梁孝王的东苑更是“奇果异材毕备”。当时的经济作物种类主要包括枣、桃、李、杏等水果,以及韭、葱、姜、芥等蔬葉。每种作物往往又培有出若干品种,有的水果品种达数十种之多。棉花在这一时期已经传入中国,但是种植仅限于边地,范围不广。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已经遍及大江南北,除传统的作物外,棉、烟、茶、甘蔗等作物的种植也极为广泛,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棉纺织技术出现重要突破,到了明代,棉花的种植已遍及全国。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产棉区,如松江地区“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甘蔗主要在南方种植,又以广东为最多。茶叶种植遍及全国而又各具特色,安徴霍山茶、云南普洱茶都闻名全国。畑草自明代中叶传入中国后,迅速传遍全国。其中,山东济宁烟、山西青烟远近闻名。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经济作物种植广泛的原因。
2021-07-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A类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