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东汉观记》记载,汉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西汉的亩产量商出一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我国是栽培稻的起源地,水稻的传播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距今七千年前,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了发达的稻作文化。黄河流域先秦时代比今天温暖,宜种稻的下隰地较多。《史记·夏本记》《豳风·七月》《小雅.甫田》《白华》《周颂·丰年》等都有多地种植水稻的记载。先秦时代北方产稻地区比现在更广,但种植面积却不大,在黄河流域的作物构成中,稻比不上粟的地位。稻和梁都是珍贵的食品,稻大多是用来酿酒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材料三 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稻作文化的特点,并简析隋唐到宋代江南稻米广为种植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稻米之路"形成的作用。
2021-08-29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