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记载,唐朝建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仓廪系统。这些仓廪建造科学、分布合理,各仓场容量大、利于防火防潮。不同仓场的选址很有计划性,太仓、正仓、军仓、义仓、常平仓等根据实际需要随地设置,转运仓依据水陆运输的需要节级设置。据此可推知,唐朝的仓廪建设
A.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表明朝廷重视技术传承性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满足了百姓对粮食的需求
2022-04-18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先秦时期的民谣《击壤歌》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该歌谣
A.表明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B.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写照
C.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逐渐成熟D.是先民反抗君主专制思想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时期有田耕作的自耕农是全国编户齐民的基本部分,当时的编户齐民有“大家”、“中家”、“小家”之别。此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汉
A.小农经济发达B.牛耕技术普及C.贫富差距扩大D.均田制日益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相当的篇幅讲论供应城市需求的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管理,如在蔬菜方面种葵、蔓菁、胡荽等,经济作物种红花、栀子、蓝等。这反映出,该书
A.固守传统小农经济B.力农致富的求利思想
C.倡导南北经济交流D.农商皆本的经济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社稷是中国古代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总称。夏商周三代,帝王社稷祭祀制度建立起来,一直延续到清朝。北京现存的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社稷的地方,位于中山公园内。由此可知,社稷祭祀
A.出现于周代并且兴盛于明清B.反映了古代祖先崇拜的传统
C.仅是在北京举行的祭祀仪式D.体现了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
2022-01-22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热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三刻拍案惊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阮胜的妻子劳氏因服侍常年生病的婆婆,"纺绩功夫没了一半"。阮胜因母病而心焦,"又在田中辛苦",也生了重病。劳氏感叹;"那(哪)有钱雇人下田?这田弄得一片生,也不知个苗,分个草,眼见秋成没望了!"这段记述反映出
A.传统纺织业的解体B.社会保障的缺位
C.个体小农户的困苦D.夫妻地位的逆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承袭明制,规定:“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上写户主姓名,丁男口数,外出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门牌揭于每户门上,以便勾稽人口动静。”此规定(     
A.反映户籍管理比较松弛B.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C.推动了工商业顺利发展D.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代前期的农学著作《知本提纲》中提出,除种植主种作物外,可套种相互间有亲和力的经济作物和蔬菜等,达到“一岁数收”效果。这一做法
A.属于精耕细作农业模式B.加剧人地矛盾冲突
C.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导致自然经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代中国对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十分谨慎,但却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如汉魏时期的葡萄、胡萝卜香菜,唐朝的菠菜,明朝的番茄、玉米、马铃薯等。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
A.中国传统社会的实用主义B.中外频繁交往提升经济水平
C.长期存在的巨大人口压力D.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2021-11-16更新 | 297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088万,按每户5口人推算,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长
A.带动了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造成人地矛盾日益激化
C.得益于传统农业的突出发展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