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   汉代一般自耕农年收入与支出情况(粮价以一石三十钱计)
类别粮食重量(石)占比(%)
总产量150100
口粮9060
祠祭(300钱)106.6
田租53.3
赋钱(600-1000钱)20-3313.3-22
种子、少量饲料106.6
其他2-151.3-10

据表1可推知,汉代
A.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B.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C.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D.采取轻徭薄赋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
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
2021-08-26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清律例》规定:“每年自四月初--至七月三十日,一切民词,除谋反、叛逆、盗贼、人命及贪赃坏法等重情,查有确据者,俱照常受理外,其--应户婚、田土等细事,一概不准受理;自八月初一以后方许听断。”这一做法旨在
A.保证司法审判程序规范B.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C.确保农户安心从事生产D.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补农书》中认为:“若专勤农桑,以供赋役,给衣食,而绝妄为;以其余闲读书修身,尽优游也。”由此可知作者张履祥倡议古代农民
A.生活相对富足B.自给自足,耕读传家
C.赋税负担沉重D.放弃重农抑商观念
2021-07-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家喻户晓。它的历史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雏形时期,汉魏晋南北朝是形成时期。南朝梁宗惶《荆荒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首先织女是一个纺织的女子,且织就的是天上的云锦天衣,以至于没有时间整理容貌。其次天帝赏她的是一门婚姻。嫁娶的对象牵牛郎也是天上的星宿,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符合儒家婚姻礼仪。最后二人分离的原因是忘记了自己的神职。因此被罚在天河两旁,只有一年见一次面。荣格说:“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我们的精神构造中……当符合某种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复合过来。”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魏晋南北朝“牛郎织女”这一原型情景生成的背景。

材料二   元明清是成熟时期。明代万历中后期,产生了第一部以牛女传说为题材的通俗小说,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书林仙源余成章梓《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首先,《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小说全用文言文创作,叙述中多次运用《诗经》、唐诗中的典故,又引入大量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文。其次,作为第一部以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在情节的取舍、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表现出背离民间传说的倾向,体现了浓重的文人意识。再次,在明代小说的创作中,书坊主们或者展佣下层文人编撰通俗小说,或者出现严重的稿荒时,亲自编撰,对通俗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赵逵夫先生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的潜流,经历了一千年时间中专制思想、门阀观念,以篡夺起家的“政治家”的“文治”之功的挤压、覆盖、歪曲,最后仍然保持着基本的面目浮出水面。这个传说能被文人们写在书上,被艺人们搬上舞台,是民主思想在中国慢慢兴起的结果。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创作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秦国对内鼓励人口生育,促进人口增殖,对外积极招徕地少人多的三晋地区农民垦荒。秦国的做法
A.旨在缓解晋国人地矛盾B.顺应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C.客观上强化了小农经济D.反映了移民构成人口主体
2021-07-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敬宗曾颁布诏书强调:“农业的关键在于耕牛,考虑到小农们从事农耕较为辛苦乏累,必须考虑赏赐给他们耕牛。”唐宣宗也曾经说:“考虑到农耕主要依赖牛力,对屠宰耕牛的行为必须制定严厉的刑法加以禁止。”唐朝皇帝的这些认识
A.立足于封建统治基础的巩固B.反映了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C.彰显了封建皇帝的怜悯之心D.折射出耕牛在社会上地位崇高
2021-06-10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氾胜之书》记载有:“春气未通,(耕)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须草生,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这说明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轮作养田B.因地制宜C.动力先进D.精耕细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谚语说贩柴的不出一百里,贩粮的不出一千里。所以我们打算在某地住上一年,就要种植谷物;住上十年,就要栽种树木。这体现出古代
A.自然经济牵系民众生活B.政府控制深入社会基层
C.小农经济历史十分悠久D.农民的产品极少被出售
2021-05-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苏州农村有许多规模大、影响深的庙会,如立春行春会、赛猛将军(驱蝗神)会、东岳生日会、城隍解粮会等。这些庙会活动是
A.农耕文明的生动再现B.资本主义芽在农村反映
C.江南市镇兴起的标志D.政府推崇神灵崇拜的产物
2021-05-1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