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社稷是中国古代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总称。夏商周三代,帝王社稷祭祀制度建立起来,一直延续到清朝。北京现存的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社稷的地方,位于中山公园内。由此可知,社稷祭祀
A.出现于周代并且兴盛于明清B.反映了古代祖先崇拜的传统
C.仅是在北京举行的祭祀仪式D.体现了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以来,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一统国家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铁犁牛耕的出现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清代,这种作物交流的势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蓁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材料三   以“制器为先”的洋务派首先发展近代军工企业,然后发展民用工业,遵使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形成先军工、后民用;先重工业、后轻工业的独特发展道路,不论是军工企业还是民用企业的发展,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他们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约创办了20多个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其种类计有:轮船、运输、铁路、煤矿、冶铁、电报、纺织等,经费2964万元,雇佣工人25500-29500人。……这些民用企业经营的方式,有的全部官办,有的官督商办,或者官商合办。它们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在经营管理上还带有不少封建性。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该图反映了
A.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B.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
C.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D.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5 . 关于下列两种古代生产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工具都是古代农业生产领域重大发明
B.两种工具使用都使人类摆脱了自然力限制
C.两种工具都能够在生产中节省一定的人力
D.两项发明在当时都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三刻拍案惊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阮胜的妻子劳氏因服侍常年生病的婆婆,"纺绩功夫没了一半"。阮胜因母病而心焦,"又在田中辛苦",也生了重病。劳氏感叹;"那(哪)有钱雇人下田?这田弄得一片生,也不知个苗,分个草,眼见秋成没望了!"这段记述反映出
A.传统纺织业的解体B.社会保障的缺位
C.个体小农户的困苦D.夫妻地位的逆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承袭明制,规定:“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上写户主姓名,丁男口数,外出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门牌揭于每户门上,以便勾稽人口动静。”此规定(     
A.反映户籍管理比较松弛B.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C.推动了工商业顺利发展D.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清)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描述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的农家:“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田事皆扈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曰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
A.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C.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2021-12-01更新 | 266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代前期的农学著作《知本提纲》中提出,除种植主种作物外,可套种相互间有亲和力的经济作物和蔬菜等,达到“一岁数收”效果。这一做法
A.属于精耕细作农业模式B.加剧人地矛盾冲突
C.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导致自然经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代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同时也出现许多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的问题;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这表明清代前期
A.急需变革政治制度B.环境治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C.社会生态危机显露D.高产作物引进引发社会矛盾
2021-11-20更新 | 53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