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古代中国对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十分谨慎,但却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如汉魏时期的葡萄、胡萝卜香菜,唐朝的菠菜,明朝的番茄、玉米、马铃薯等。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
A.中国传统社会的实用主义B.中外频繁交往提升经济水平
C.长期存在的巨大人口压力D.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2021-11-16更新 | 297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统治者要体察民情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要注重法律的制定D.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 . 从《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记载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策》记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这一变化反映出
A.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D.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滞缓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2021-11-03更新 | 608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088万,按每户5口人推算,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长
A.带动了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造成人地矛盾日益激化
C.得益于传统农业的突出发展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2021-10-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十字绣是近年流行的一种手工刺绣,用它来装饰家居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图是其中一种样图,图中的汉字“家”由两部分构成,“宀”下有“豖”(猪)。由此判断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②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家畜饲养业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④家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高于人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破产。经过“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的理论创新,战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对“滞胀”局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大调整,出现了一股强劲的私有化浪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各种救市措施的出台以及国家干预与监管的恢复和加强,国有经济的比重又在明显的恢复当中。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实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1-10-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
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2021-09-25更新 | 1284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5届山东滨州市高三上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