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逸,东汉宜城(今属湖北襄阳)人,在为《楚辞》作注时将“稻”摆在“五谷”中的第一位;郑玄,东汉高密(今山东高密)人,在为《周礼·职方氏》作注时,将“稻”放在末位。可见,两位学者(     
A.都肯定先秦经济成就B.存在农业观念的冲突
C.都关注粮食生产状况D.均注重结合生活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运城市上王乡牛庄村《丁丑大荒记》记载:“光绪三年岁次丁丑,至年终无雨,秋禾尽无,岁大饥。人食树皮草根及山中沙土石花,将树皮皆剥去,遍地剜成荒墟。共绝户一百七十二户,死男女一千零八十四口,总计人数死者七分有余。”该材料反映了(       
A.封建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2022-07-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初,有人作诗云:“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该诗
A.反映了自耕小农的生活理想B.记录了庄园经济的生产特征
C.凸显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D.寄寓了导人向善的济世情怀
2022-07-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02年《合肥县志》中有关于农户生猪养殖的记载:养猪应设猪圈,避免放养家猪,圈中应用田土和稻草铺垫,生猪可食用人的残剩食物以及谷糠、瓜皮等,其排泄物与垫土混合后可做上好肥料。这些记载反映了(     
A.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B.农户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D.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022-07-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西周“诺侯无故不杀牛”起,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历代法律的这一规定(     
A.说明了铁型牛耕技术的普及B.促成了农业经济体系的建立
C.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D.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东汉陶制水田模型》,外形酷似鸳鸯火锅,一半是农田,一半是池塘,中间还摆放有陶制的鸭子、鱼、荷叶、莲蓬等,一派水乡泽国的繁荣景象,它生动展现了云南先民(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
C.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D.庄园化的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为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被《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所收录。画面上有两名渔夫,六只鱼鹰,前面一人肩扛鱼叉,手臂上有一只鱼鹰,而其中一只鱼鹰正从嘴里吐出一条鱼。该画像石(     
A.是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手史料B.体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
C.反映了田庄渔业的发展状况D.说明汉代民众生活异常艰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是敦煌石窟榆林窟第25窟中的壁画《弥勒经变》(局部),此图不仅描绘了唐代犁田、播种、扬场等农业生产的过程,还表现出弥勒世界“一种七收”“人寿八万四千岁”等内容。这主要反映出
A.农业生产活动的繁忙场景B.当时的社会现实与理想追求
C.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佛学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仁宗时,有人投告廉州刺史石元孙在屯田开发中“擅污民田”,朝廷即“遣使按视”。北宋神宗时,大兴水利,因而各“路”占用民田之事剧增,政府的对策是:“以官田计其顷亩,拨还田户;如无田可拨,即计田给值”。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发展B.小农经济受到保护
C.小农户土地所有制确立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022-06-02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汉书》记述,西汉中后期地方家庭常以土地和资产分给亲戚、贫穷邻居、村民,还建立起对本地名山、神灵祭拜的控制权。国家对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据此可知,西汉中后期
A.自耕小农数量减少B.地方监察制度缺失
C.思想统一进程受阻D.庄园经济基础动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