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代范成大在《骖鸾录》中记载:“泊袁州,闻仰山之胜久矣,去城虽远,今日特往游之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反映出,宋代时
A.仰山成为闻名的旅游区B.袁州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C.城市发展占用大量耕地D.仰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22-05-15更新 | 145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赵过在国家控制的公田上进行生产试验确定了代田法。这比当时的耕作方法每亩增产达到一斛,因而得到推广。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治粟内史,他亲自带领农夫下田推广牛耕,取得显著效果。这表明
A.国家组织力量强大利于技术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C.技术发明源于劳动人民生产实践D.大一统格局下的生产工具革新
2022-05-07更新 | 376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记载,唐朝建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仓廪系统。这些仓廪建造科学、分布合理,各仓场容量大、利于防火防潮。不同仓场的选址很有计划性,太仓、正仓、军仓、义仓、常平仓等根据实际需要随地设置,转运仓依据水陆运输的需要节级设置。据此可推知,唐朝的仓廪建设
A.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表明朝廷重视技术传承性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满足了百姓对粮食的需求
2022-04-18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先秦时期的民谣《击壤歌》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该歌谣
A.表明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B.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写照
C.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逐渐成熟D.是先民反抗君主专制思想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冬,民既入(入:呆在家里),妇人同巷,相从夜绩(绩: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汉代
A.家庭手工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纺织技术较为成熟
C.已经出现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D.社会生产普遍采用集体经营的方式
2022-04-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时期有田耕作的自耕农是全国编户齐民的基本部分,当时的编户齐民有“大家”、“中家”、“小家”之别。此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汉
A.小农经济发达B.牛耕技术普及C.贫富差距扩大D.均田制日益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相当的篇幅讲论供应城市需求的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管理,如在蔬菜方面种葵、蔓菁、胡荽等,经济作物种红花、栀子、蓝等。这反映出,该书
A.固守传统小农经济B.力农致富的求利思想
C.倡导南北经济交流D.农商皆本的经济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醚(读pu)"原指聚饮。西汉时多次出现令"民醚五日"的诏令,说明只有在统治者允许的前提下民间才能聚众饮酒;但东汉和帝以后,除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争时期,很少再有对民间聚饮行为的禁令。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B.社会风气发生剧烈改变
C.民间酿酒行业发展迅速D.政府行政管理逐渐松懈
2022-02-03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两汉时期,龚遂为渤海太守时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卫飒为贵阳太守时建官营冶铁,大铸犁、锸、铲等铁器;武威太守任延在九真“令作田器,教之垦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地方吏治决定国家安定B.务本兴农成为治国之本
C.官营冶铁技术已经普及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成熟
2022-01-24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社稷是中国古代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总称。夏商周三代,帝王社稷祭祀制度建立起来,一直延续到清朝。北京现存的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社稷的地方,位于中山公园内。由此可知,社稷祭祀
A.出现于周代并且兴盛于明清B.反映了古代祖先崇拜的传统
C.仅是在北京举行的祭祀仪式D.体现了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