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约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
B.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
C.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
D.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
2019-07-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西汉清中叶
人均耕地9.677.965.53.3
亩产量110125183296

A.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
B.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
C.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
D.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约17093%9153.3%

A.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
B.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
C.铁器在手工业领域的推广缓慢
D.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
4 . 下表反映出的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B.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C.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的特点
D.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生存环境恶劣
B.耕作方式粗放
C.饮食结构单一
D.生态破坏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4113829

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8 . 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
战国11729
西汉238541347
东汉467951413829

——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情况表

A.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
9 . 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
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
氏族宗庙甲骨卜辞
氏族(宗族)西周金文
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A.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10 .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A.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