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使食物获取能力提高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2 .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东汉时期牛耕画像石分布情况表。该资料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采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峰、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A.可用于研究小农经济的发展B.说明新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
C.印证了北方生态平衡被破坏D.反映南方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3 .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发现属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 50 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内蒙、甘、新、川、贵、粤、闽等 15 个省区。该材料反映了
A.东汉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B.东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C.东汉开始出现一牛挽犁技术D.中原是当时经济中心
2020-12-18更新 | 40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南宋画家楼璹(1090—1162)创作的《耕织图》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化耕织图,开启了耕织图像系统化、体系化的创作与推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南宋后,各种形式的《耕织图》纷纷出现,并得到历代皇帝的嘉许和推广。


国内著名学者王加华教授研究《耕织图》后认为:“耕织图的编绘并不只是发行一册图画那么简单,也不单纯是为了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而是具有深远的象征与社会治理意义。”


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学者的任意两个认识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说明。
6 .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1)上图电话磁卡画面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滕州、邹城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
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8 .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

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展览三独特优良的生产模式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1)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列举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以充实展览内容。
(2)图1、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3有何内在联系?图三反映的社会现象有哪些突出特点?
(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三个展览拟定一个总标题。
(4)较之古代,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对的自然条件基本没有改变,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展览二、三的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19-07-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专题一、二检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A.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D.秦国统一六国已是民心所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
B.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
C.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
D.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