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
B.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
C.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
D.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C.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019-06-13更新 | 2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日照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以图证史,解读图片”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下图为1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画像石《牛耕图》邮票。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进步
D.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019-07-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练习:专题一测评
4 .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
B.以庄园经济为主体的现象
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6 . 观察下列图片,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使用范围的扩大
B.农业耕作技术不断改进
C.铁农具已占据主导地位
D.传统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8 . 牛是与农耕关系密切的家畜。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必需,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见的题材。中国最早的牛耕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代早期
D.与农业生产一起出现
2018-03-2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同步测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对比下列两图,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B.社会组织的完善
C.生产工具的进步D.经营方式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部分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18-07-07更新 | 311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18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