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018-06-09更新 | 10753次组卷 | 9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高新区豫龙宏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确立
B.铁犁牛耕的运用
C.赋税制的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
2018-06-07更新 | 530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2018-03-18更新 | 366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一种用人力操作的耕垦农具)所取代。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人口增长快,剩余大量劳动力B.使用牛耕的成本太高
C.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D.大量高产作物的引进
2017-06-12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友兰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间周考试卷
5 . 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C.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重农抑商B.南稻北粟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了。促使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灌溉工具的进步B.铁犁牛耕的使用C.牛耕普及全国D.曲辕犁的运用
8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
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
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
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
9 .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2016-08-17更新 | 33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历史试卷
10 .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2016-06-01更新 | 50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