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从图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                         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                         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滕州、邹城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
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3 . 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骨耜          图二铁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019-08-24更新 | 56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C.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019-06-13更新 | 22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观察并综合分析下面两幅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三原县(唐)李寿墓壁画                                (汉)牛耕画像石

A.生产工具获得重大改进
B.铁犁牛耕时代始于汉朝
C.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
D.耕作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018-06-09更新 | 10771次组卷 | 9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9 . 下面分别是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牛耕图》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农作图》(局部)对下图信息的合理解释是唐代
A.二牛抬杠法推广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农民生活的艰难
D.佃耕制度的形成
10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该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