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下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史料出处
“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
“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
“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

A.生存环境恶劣
B.耕作方式粗放
C.饮食结构单一
D.生态破坏严重
2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79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2019-01-30更新 | 3107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这种思想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B.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D.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
5 . 《诗经》记载:周成王在祭天时,曾告诫农官率领农民播种百谷,开垦私田,大家一起来耕作,万人成对在田间。据此可知此时
A.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B.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濒临瓦解
C.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D.集体劳动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
中原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
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石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C.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2017-10-31更新 | 19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7-2018学年广东省罗湖区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历史4月份模拟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  )
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
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
10 . 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