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井田制的瓦解
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D.人地矛盾加剧
2020-03-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揭阳高二下期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卷
2 .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2019-04-11更新 | 459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8月)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021-10-07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考试历史试题
4 .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不误农时”的思想
2019-05-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2019-02-14更新 | 796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迅速推广
2019-08-09更新 | 20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D.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2019-06-13更新 | 10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惠州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个体家庭摆脱家族而独立作为社会基本细胞而大量涌现,是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环节。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两千年中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

材料二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

——据《后汉书》整理

材料三   唐代婚姻重门阀世族,宗室婚嫁“取门阀者配焉”,而宋代“不限阀阅”,以致“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北宋中期以后,“子孙繁衍,皇族渐多”,宗室不乏“贫无官”者。缺钱、贪钱,“宗室以女卖婚民间”。宋代规定“宗室袒免婿,与三班奉职”“皇族郡县主出嫁,其婿并自身授殿直”。三班奉职、殿直品阶相当低,官员瞧不上,商人却眼红。他们“赂宗室求婚”,即可“苟求一官,以庇门户”,跻身于官户行列。如商人王永年“娶宗室女得右班典殿直,兼汝州税”,苏州商人朱冲“以买卖为业”,又“两受徒刑”,但“弟侄数人,皆结姻帝族,因缘得显官者甚众”。

——据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个体家庭大量涌现并成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2)“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根据材料二,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唐宋两代宗室择婿心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择婿观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
2018-07-03更新 | 449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10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018-06-09更新 | 10760次组卷 | 9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