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020-07-08更新 | 13487次组卷 | 1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1届高三上期第一次调研(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统治者“无为而治”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019-07-02更新 | 11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滑县2019届高三第五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争霸战争频繁
C.人口的大量迁移
D.大量开垦土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江淮地区每年向北方运粮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滞后性
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
C.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D.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两幅图片,下图为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农作图》(局部),下图为唐三彩胡人执犁陶俑(局部)。据此可知当时
A.出现能控制耕土深浅的犁
B.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2019-05-2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南省鹤壁高中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租佃关系日趋稳定
B.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
C.土地经营规模扩大
D.注重生产的精耕细作
2019-05-18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濮阳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精耕细作的传承
B.人地矛盾的显现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2019-04-23更新 | 666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5月份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各省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数量统计图(单位:件)。据此可知
A.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河南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
C.多个经济中心局面己出现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
2019-04-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下)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佃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2019-02-27更新 | 311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十八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