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期亩产则高达10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1亩20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繁荣
2018-10-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汉时,粮食产量普遍有所增加。《淮南子》记载汉代一般亩产在四石左右。西汉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重农抑商的实施
C.耕作技术的提高
D.水利工程的兴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据下图可知

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5 . 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6 . 据记载,宋代两浙路的稻米亩产量最高。明州(今宁波)政和年间曾出现亩产稻谷6~7石的高产纪录;南宋四川及长江下游高产地区高产米亩产也可达2~3石。材料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在于
A.政府提倡精耕细作B.南北人口流动频繁
C.江南经济地位重要D.农业技术显著提高
2017-04-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百校联盟高考复习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耕地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谚曰:‘耕而不耢(lào,一种农具,用来平整土地),不如作暴。’”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
材料二 “采捃(jùn)经传,爰(yuán)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氾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高粱)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史记》曰:“阴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屈从之。谚曰:“以时及泽(泽:指墒情),为上策”也。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农业耕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贾思勰成为杰出农学家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5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B.松土挖土C.锄草培土D.开沟播种
2016-11-18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