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齐民要术·耕地》(北魏)中指出:“春耕,寻手劳;秋耕,待白背劳。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初耕欲深,转地欲浅。”此耕作要求(     
A.可以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
B.旨在提高粮食的单位产量
C.体现了因地制宜耕种原则
D.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 《汉书·食货志》记载了二牛三人的"耦耕";在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中,已出现采用牛环、牛辔导牛,一人扶犁驱牛的耕作方式。这反映出
A.铁犁牛耕基本普及B.东汉政府提倡牛耕
C.犁耕技术得到改进D.耦耕技术渐被淘汰
3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用铁搭耕地非常流行,这是一种由人力操作的耕垦农具。当时的诗文中也有“一人推犁行踯躅,二人挽犁身觳觫”的说法。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农耕经济发展遭遇瓶颈B.精耕细作技术已经衰落
C.自然经济封闭性很突出D.荒地开垦不利技术进步
4 . 目前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演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这反映了汉代
A.农耕文化向北方拓展B.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C.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D.政府推动耕作技术革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山东某处景点的石刻画《孔子周游列国图》。石刻画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此画包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石刻画再现了春秋时期风貌B.这幅石刻画创作于战国时期
C.石刻画再现了耦犁耕作场面D.此石刻画雕刻于唐代或以后
2021-12-23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圩田是一种在沼泽或淤滩上造田的方法,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至唐宋时期圩田技术有较大发展南宋杨万里在《圩丁词十解》中说:“圩者,围也。内以围田,外以围水。”圩田的发展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B.促进作物品种的交流
C.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D.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考古工作者在关中地区的富平、陇县、扶风、咸阳、长安、渭南等地,先后发现大批的汉代铁制农具,其中有铧、锵、犁、锄、铲、镰等。这说明
A.铁农具逐渐普及全国B.冶铁技术得到发展
C.小农户个体经营出现D.铁犁牛耕方式成熟
8 . 下图所示之物,是出土的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实际用处是温酒用的器具。这一实物可以用来说明
A.经济发展迅速B.牛耕已经使用
C.饮酒之风盛行D.铁制农具推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境内多有荒草杂木之地,到战国中期有的已是“无长木”“无雉兔鲋鱼”的农业生产区。这一变化表明
A.铁犁牛耕得到普及B.人居环境已急剧恶化
C.土地兼并日益加剧D.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晋时期,人们已经掌握绿豆、小豆等作物在地力恢复方面的作用。下表为魏晋时期农作物的轮作组合(部分)表。据此可知
田序轮作顺序
前作中作后作
1绿豆黍、稷
2大豆
3小豆
4大豆

(注:“前作—中作—后作”为一个轮作周期)
A.后世农作物已经被培育出来B.种植技术进步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C.一年多熟的耕作制度已出现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出现重大突破
2021-11-2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