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割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耕种技术的进步
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
2019-06-01更新 | 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019-05-21更新 | 372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一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生产力的发展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4 .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不误农时”的思想
2019-05-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观察并综合分析下面两幅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三原县(唐)李寿墓壁画                                (汉)牛耕画像石

A.生产工具获得重大改进
B.铁犁牛耕时代始于汉朝
C.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
D.耕作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6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趋势正确的是
A.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一刀耕火种一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
D.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2019-05-07更新 | 151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各地的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注重因地制宜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019-05-04更新 | 9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卫辉一中高一4月考模拟历史卷
10 .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秋七月,初税田”
C.“除井田,民得卖买”
D.“昼出耘田夜绩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