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020-07-08更新 | 13435次组卷 | 119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2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
2020-11-14更新 | 150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D.农耕文明的发展要求
2021-12-10更新 | 45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山东滕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该图反映了
A.一牛挽犁技术逐渐兴起B.耦犁出现推动山地的开垦
C.二牛抬扛技术仍在应用D.新式农具大量出现
7 . 下图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B.社会生产多元并存
C.家庭经济农牧互补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记载,唐开元十三年官府养牛五万头,民间养牛更是不计其数,一般百姓几乎达到一户一头牛的标准,还产生了养牛大户,有的养牛大户饲养100多头牛。这一现象
A.导致了铁犁牛耕出现B.顺应了经济恢复的需要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2021-10-21更新 | 20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