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5次组卷 | 47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反映了雍正年间到乾隆年间的人口数量和人均土地面积的变化,该变化促使
时间人口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693.56

A.重农抑商政策的逐渐松动B.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C.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D.高产作物的广泛引进
2021-11-07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战国策》记述秦晋之地农业繁荣,考古工作者在属于这一地区的河南辉县魏墓、河北武安赵城遗址、山西侯马及陕西蓝田等地都发现有呈“V”型的犁铧,并在齐燕所在的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和薛城遗址、河北易县燕下也发现了同样的犁铧。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到了全国B.犁耕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
C.牛耕最早出现在晋国和秦国D.《战国策》记载都是事实
4 . 西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西汉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如下表,据表可知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一定能佐证真实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二十家子古城遗址中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冶炼厂,出土了大量铁制 农具。这些文物可用于研究西汉时期
A.中原农耕方式的外传B.屯田制度的实施范围
C.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D.边地战事的频繁程度
7 . 考古工作者在战国七雄的疆域内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河北石家庄一处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即占同一地点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南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国墓葬中就掘出了58件铁农具,河北兴隆及磁县都发现有用来制造锄、镰、镢等各种农具的铁制型范。这些发现表明,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进步推动社会分工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铁农具在中原各国普遍使用D.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8 . 学者史建群在《井田与井田制度》一文中指出,《孟子》《周礼》所述按“一夫百亩”标准分配土地的制度,并非殷商、西周之制,而是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推行的授田制。这是因为春秋时期
A.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B.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
2021-03-07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的学者估计西周全盛时期和春秋中后期人口的最高峰值可达2000万人。从战国时期开始,人口不断增长,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全国人口达到3200万以上。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B.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
C.管理体制变化的结果D.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
10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020-11-01更新 | 593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