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1·湖南衡阳·模拟预测
1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卷02先秦社会经济
2021·浙江·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一般认为汉代铁质农具已经普及,重要的证据是从四川凉山到安徴寿县,从北方的辽宁到云南丽江都有铁农具出土。也有学者认为汉代铁农具并未普及,当时实行盐铁官营,不考虑平民的需要,汉代文献《盐铁论》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啖食”。下列对此评论最为合理的是
A.要判断铁农具是否普及有待更广泛的考古发掘
B.没有普及的结论符合西汉贫富分化严重的事实
C.西汉盐铁官营制度下普通农民不可能使用铁农具
D.观点分歧很多时候其实是概念和含义界定的分歧
2021-05-21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0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1·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表1   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

时代

出土地点

粮食遗存

河南洛阳烧沟汉墓

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

河南洛阳西郊汉墓

稻米、小麦、大麦、粟、黍

西汉早期

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

稻米、黄米、粟、豆类、小麦、荞麦

西汉早期

河北满城汉墓

稻、黍

西汉晚期

河南辉县汉墓

稻、粟

东汉

陕西西安东汉墓

稻、大麦、薏苡、粟、黍

据表1可知,当时黄河流域

A.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B.粮食作物种类多样
C.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D.稻的种植面积扩大
2021-01-24更新 | 976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专练(新高考)-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2021·陕西渭南·一模
4 . 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52次组卷 | 93卷引用: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2-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0-21高三下·重庆沙坪坝·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西汉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如下表,据表可知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一定能佐证真实历史
2021-07-30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2021·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021-05-18更新 | 67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4
2021·北京朝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2021·山西·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C.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
2022-01-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2古代中国农耕经济
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
10 .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21-01-22更新 | 29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02中国古代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