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间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手艺”、“非遗传承人”、“祖传秘方”这些词汇成为近几年流行的网络热词。抛开文化传承的话题不讲,中国古代盛产这种技艺传习方式的原因是(   )
A.为避免技术竞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手工业发展促使专利保护意识增强
C.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市场垄断现象D.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视工商业发展
2017-07-14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的“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是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
B.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C.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
D.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元稙《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惟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汪道昆《太函集》记载,明嘉靖时,安徽歙县商人阮弼最初在芜湖、南京间贩运纸张,获利后,见染纸利厚,遂投资在芜湖设立染纸作坊。这反映了明代
A.安徽造纸业技术水平最高B.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产生D.芜湖成为造纸业的中心
2017-05-2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三轮复习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材料可以说明东汉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B.地方经济独立性强
C.田庄自给自足特征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016-11-27更新 | 984次组卷 | 24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2016-11-21更新 | 1174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制,手工工匠均入匠籍,分住坐和轮班两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令规定轮班工匠征银代役,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称之为“班匠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班匠银”是明朝私营手工业者承担的国家赋税
B.“班匠银”实质是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C.征银代役后,轮班工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D.征银代役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