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史书记载,宋元之际棉花种植已在闽、粤、川等地区出现。元代政府出版了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明代太祖曾下诏要求“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加倍”。这表明我国古代
A.政府重视棉纺织业的发展B.棉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C.政府放松了重农抑商政策D.棉纺织地位逐渐上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是谓“国有六职”。由此可见
A.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B.当时纺织技术较先进
C.男耕女织模式被打破D.纺织业的地位较重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研究发现,甲骨文中,“条”旁的字有100多个,在《说文解字》中“糸”旁的字有267个,还有“巾”字旁的、“衣”字旁的汉字,由此可见
A.纺织业在商代开始出现B.棉纺织技术得到了推广
C.汉代纺织业相当发达D.丝织品是民众主要衣料
2021-05-21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绍兴市新昌县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西汉皇家行宫建筑内墙所用陶砖,长31cm,宽25cm,厚3cm,表面所刻文字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无)饥人,践此万岁。对于这一陶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统治者治世渴求 B.有利于研究西汉制陶业
C.是西汉典型的文献史料D.有利于研究西汉宫廷建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汉代制造铜镜之风盛极一时,许多铜镜背面标注的是铸镜师自己的姓氏,利用自己的声誉增长销售额,同时还在铜镜上刻有寓意的词句,例如图所示是东汉一枚铜镜,其上有铭文:“张氏作镜宜候王,家当大富乐中央。”这反映出汉代
A.富商大贾促进包装行业进步B.政府鼓励手工业的发展
C.广告已成为传播文明的手段D.手工业产品竞争意识的增强
6 . 众多研究报告表明,汉代冶铁技术的总体水平的确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其它各文明区。下列选项中与汉代冶铁有关的信息有
①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铁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③西汉出现水力鼓风装置 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5-17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中叶,齐叔夷钟铭文中有“余命汝司予莱,造-(当时的字符)徒四千”,郭沫若认为“-”是铁字的初文或省文。考古学者认为,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井的竖炉冶铜技术,为冶铸铁器“提供了直接的基础”,春秋时期的冶铁业应“已使用鼓风竖炉”。这说明春秋时期
A.民营手工业规模宏大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
C.官营手工业受到冲击D.冶铸行业发展迅速
8 .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来源∶程光裕主编《中国历史地图》(下)《中国历史地理(本科教程)2-B》


(1)提取三幅地图中的信息,指出丝织业中心分布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曾经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官员被称为“妇工”
B.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C.青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北宋定窑孩儿枕是青瓷的突出代表
D.秦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兵器制作工艺高超,代表中国青铜兵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历经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至明朝,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从上述材料看,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独特的资源优势
C.商品经济的发展D.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2021-04-30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