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母的的机户,利用累积的资金,购买几张甚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经营方式属于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工厂C.手工作坊D.家庭纺织
2021-12-0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闭关锁国”政策
2020-08-10更新 | 107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4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进一步发展,土地制度发生变化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苏州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的现象
D.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2018-04-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大公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2017-04-15更新 | 1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大公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7 . 明朝中后期,松江有“暑袜店有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松江大多数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包买主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8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9 .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
10 . 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