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业,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受制于很多因素。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它对上层建筑也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生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中运用了以下资料: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

——《战国策·魏一》

为了鼓励商业,管仲采取了四民分业定居、开设市场、减轻税收、修缮道路、优惠商贾等措施

——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如下图)

材料三“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生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这一现象的?

(3)有人说:秦朝以后到汉魏,国内商业发展是“戴着枷锁前进”,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枷锁”是什么?为什么能“前进”?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经济现象对明清时期社会阶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2017-09-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二最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

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7-03-01更新 | 340次组卷 | 20卷引用: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