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财政收支由政权把持,经济活动受到政权的主导和官僚阶层盘剥。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控制,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

——摘编自菅兵兵、葛华阳《明清城市结构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理的行政官、有团体印章,有市政厅和钟塔。即使是封建税收,也是由城市政府来课税,领主不能直接征收。

——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结构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的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不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

——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2次组卷 | 62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明代万历时濮镇“改土机为纱袖,制造绝工,濮袖之名遂著远近;……远方大贾携橐群至,众庶熙攘于焉往”。南浔、乌青、震泽、盛泽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反映了(     
A.市镇经济的繁荣B.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C.海外贸易的发达D.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2023-02-22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图所示为12世纪时宋代印制纸钞的凸版(10枚铜钱的图画下放的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材料二纸币在宋代的使用是有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宋代经济的繁荣使许多行业的产品生产对铜和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其次,纸币的印刷技术已经很成熟,使得货币可以印制得很精良,而且在纸币上能印制出面值较大的数字。最后,关注货币制度的宋代学者很清楚货币具有支付和交换的功能,他们知道货币不是按照自己本身的价值,而是根据金或者银的价值来确定自身价值的。如叶适(1150-1223)所说:“然钱货或至神之物,无留藏急需之道,惟通融流转,方见其功用。”据他的看法,货币的功能就是使商品便捷地流通,而纸币相比硬币,能更好地履行这个功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德]迪特·库恩著,李文峰译《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纸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币在宋朝出现并使用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晚期,众多的负贩行商在国内异地落迁定居,这不仅给当地市民带来新鲜的观念,而且他们具有地域或宗族特色的性格与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侨居之地的市民,同时他们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向定居地靠近。这一现象(     
A.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B.成为新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C.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混乱与瓦解D.推动封建等级秩序走向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两宋时期京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职业商人,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招牌、幌子向客户传递其所经营的商品范畴、特点和档次等。如《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家药铺的招牌分别为“赵太丞家”“杨家应诊”,在招牌旁边介绍了大夫特长与药品功能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场意识较为浓厚B.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C.商家经营诚实无欺D.风俗画的写实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初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现象,导致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下令拆毁,招致群议四起。宋仁宗即位后,面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干脆下令允许居民临街开设店铺,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最终崩溃。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宋代摒弃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B.商业发展影响统治决策
C.宋代采取完全开放的对外政策D.民众斗争决定统治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史书记载,“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这反映出当时(     
A.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D.豪强地主控制了商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货币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宋史·食货志》中关于宋代货币记载:“交子会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代交子(     
A.是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B.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
C.是当时全国范围内的主币D.逐渐取代了不少汇兑业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