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1·山东济南·二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货物名称苏木胡椒乌木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500文3贯500文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10贯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5贯25贯40贯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20贯40贯10贯

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

——据陈尚胜《开放与闲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


对表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23更新 | 487次组卷 | 9卷引用:考点15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钱币统计简表。由下表可以推知,燕下都
种类燕刀燕布三晋两周布赵刀圆钱
数量(枚)3449314954034551

注:燕下都是燕国为了应付南方各国,在河北易县建立的军事重镇,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西依太行山,南临易水,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
A.虎踞要冲,商品经济活跃B.经济繁荣,遭到列国觊觎
C.币种较多,商贾周游天下D.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
3 . 世界大商港

材料一:泉州历代户数人口统计

时代名称户口
西晋晋安郡近4000户
唐天宝年间泉州23000余户
唐元和年间泉州35000余户,238000余人
北宋元丰年间泉州200000余户,1000000余人
南宋淳祐年间泉州250000余户,1300000余人

——《中华文明传真》

材料二:


材料三:半个多世纪来,泉州出土了二百多方13、14世纪伊斯兰教徒的墓碑和石墓盖,上刻阿拉伯文、波斯文和突厥文,有浓厚异国情调的印度教寺庙石刻三百多方。

——《中华文明传真》



问题:
(1)材料一中,泉州历代户数、人口数据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宋较唐朝数据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对于研究泉州历史有何重要意义?
2019-09-02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3次组卷 | 172卷引用: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同步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宋元丰年间两淮共有市镇176个,且多集中在沿准、沿江和运河两岸,如蕲州蕲口镇、舒州皖口镇、真州瓜步镇、扬州瓜州镇,皆以货物集散转运而兴,成为江北沿江重镇,甚至比领辖它的州城还重要得多。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草市经济发展迅速B.市镇经济发展的专业化
C.重本抑末政策松动D.交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
6 . 有学者统计古代纪实小说《太平广记》中唐代妇女经商情况,大约有32人,其中未见家人记载的妇女19人,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就经营内容种类而言,从事旅店、饭店和酒肆经营13人,从事日用品经营10人,不详者6人,从事其他经营3人。由此可推断
A.唐代妇女经商成为普遍现象B.唐代妇女经商范围广种类全
C.唐代妇女经商不占主导地位D.唐代妇女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019-01-30更新 | 935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

——摘编自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世纪,英国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组合优势形成经济集聚的强大能量,呼唤着一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英伦大地。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象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则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推波助澜,“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摘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与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相比,指出英国城市化特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