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
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等金融元素。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变化说明
A.交通发展迅速
B.经济重心南移
C.商业信用体系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名为《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据此图可以得出

A.北宋海外贸易收入一直上升
B.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更高
C.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海外贸易收入是两宋主要财源
2019-05-11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C.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2019-05-06更新 | 80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质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交子、会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2019-04-29更新 | 94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勾结是晋商获利的唯一途径
B.说明商帮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C.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019-04-21更新 | 100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抑商政策的松动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01-30更新 | 917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一3月考历史试卷
9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日益兴起B.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019-01-30更新 | 497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2019-01-30更新 | 3866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