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2019-01-30更新 | 1064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2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2019-01-30更新 | 1505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019-01-30更新 | 5793次组卷 | 68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019-01-30更新 | 1870次组卷 | 50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2019-01-30更新 | 2219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
2018-11-28更新 | 2086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考)
7 .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18-11-07更新 | 4359次组卷 | 49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南宋时,明州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2018-11-01更新 | 1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
①“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②“……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③“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④“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誉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佛山镇
C.盛泽镇
D.朱仙镇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