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一一市。据史书记载,“市”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       
A.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B.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D.从事商业利润丰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 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2015-10-28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石家庄第二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阶段性自测题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 上下混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B.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D.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撰的《陶瓷公牍》中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晚清的徽派建筑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券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徽派建筑的变化与徽商的营销手段有关
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
C.晚清的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
D.晚清安徽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