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2 . 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或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
A.汉代B.唐代C.元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珠算是中国人发明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至今仍盛行不衰。据考证,汉朝史籍中已提到珠算,在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教育的发展B.商业的繁荣
C.政府的推广D.人口的增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现象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不符的是
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商品经济伸向农村D.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 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2015-10-28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大连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