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剖决纠纷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奴婢)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
A.商品买卖的契约形式已被使用B.契约形式成熟和标准化
C.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D.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2021-12-21更新 | 389次组卷 | 5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序号内容出处
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
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代相邻的集市,群集期相错,互不冲突,还形成专门的名称,如河北的“差花集”、广东的“插花墟”、广西的“交又墟”、四川的“转转场”等,商人们在相邻几个集市中逐日赶集,轮回贸易。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农村商品经济繁荣B.区域分工日益细密
C.长途贩运较为兴盛D.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0年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2021-08-31更新 | 654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2021-07-08更新 | 7760次组卷 | 51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驱傩是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的祭祀活动,在宋代更是盛极一时,成为民间广泛参与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形式,寻常百姓和皇帝都来观赏大傩活动。由此可知宋代(   )
A.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B.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有限
C.民间娱乐活动没有等级差别D.商业经营方式丰富多样
10 . 下面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于秦朝时期B.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可到达欧洲
C.广州、泉州、长安是重要的交易枢纽D.郑和下西洋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