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北宋中期“交子”出现的背景是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重农抑商观念的动摇
2022-06-01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社会热潮。宋代出现“全民经商”的背景是
A.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动摇B.闭关政策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C.科举取士不再受人们重视D.国家分裂对商业控制削弱
2020-01-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张三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在为他的儿子准备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时候,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黄金
C.银两
D.贝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础上探究原因,是历史学习经常使用的方法。

该表中“宋代文化所达到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北宋时期
A.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B.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繁荣
C.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文人治国D.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频繁
2021-11-1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4次组卷 | 17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C.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2019-03-08更新 | 396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6届甘肃会宁县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10 . 唐朝后期的谚语称“扬一益二”,这两座城市商业发达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B.是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C.重大水利工程的影响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