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一一市。据史书记载,“市”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       
A.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B.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D.从事商业利润丰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
A.说明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C.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D.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11-18更新 | 241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京西北路滑州白马县,立有一块重修古庙的布施碑,其上记载:“……口饼行黄立,磨行人潘贵,绳行王立从,食行邓顺,磨行人曹庆……同已了毕,谨书姓名上石。”材料反映北宋时期
A.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B.官员盘剥工商业者的现象严重
C.出现手工工场
D.政府加强了对工商业的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