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2015-10-28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六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 上下混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B.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D.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撰的《陶瓷公牍》中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晚清的徽派建筑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券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徽派建筑的变化与徽商的营销手段有关
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
C.晚清的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
D.晚清安徽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A.重义轻利
B.讲求信义
C.勤俭致富
D.见利忘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9-12-05更新 | 46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