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初期,文人学士将“三纲五常”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恢复“君臣父子长幼之伦”。明朝中期以后,社会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日以侈靡为高,虽逾制犯禁不知忌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风尚动摇理学地位B.早期启蒙思想日益萌生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伦理D.君主专制统治有所弱化
2 . 如图是根据史书记载绘制的5-6世纪中国境内部分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下列对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A.南北使用不同的货币,原因是国家分裂,政权并立,货币统一难以推行
B.黄河流域使用绢、帛等实物作货币,是因为黄河流域长期动荡,经济衰退
C.长江流域使用铜钱作货币,是因为长江流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不断进步
D.河西走廊、岭南使用金银为货币,是因为此地区金银矿产储备非常丰富
3 . 下表为南宋时期纸币发行情况表,由此推知,当时
年代纸币发行量增长指数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10000000贯100
孝宗乾道淳熙年间(l174-1189)20000000贯200
宁宗开禧年间(1194-1224)1400000000贯1400
理宗绍定六年(l233)3200000000贯3200
理宗嘉熙四年(1240)5000000000贯5000
理宗淳祐六年(1246)6500000000贯6500
理宗景定四年(1263)日增印150000贯

A.经济重心转移完成B.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C.经济运行逐步失控D.活字印刷技术成熟
2022-03-23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测)
4 . 下图是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分布示意图。另据考古资料发现,当时多地存在大量仿铸异地货币的现象。这反映出
A.铸币技艺得到发展B.商品流通相互隔绝
C.国家统一动力增强D.经济水平区域有别
2022-03-22更新 | 1262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交子遂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宋仁宗时,政府始置“益州交子务”,“凡为交子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这说明
A.宋代的茶业交易由官府主导B.纸币成为宋代主要流通货币
C.商业发展推动政府政策调整D.宋代的茶税已经超过农业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不同时期政府收铜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时间政府收铜量
唐宣宗大中年间(9世纪中叶)65万余斤
宋至道末年412万余斤
宋皇佑年间510万斤
宋元丰元年(1078)1460万斤

A.大宗商品的贸易发展迅速B.民营采铜业有了较大发展
C.纸币具备流通的社会条件D.政府经济调控力有所加强
2022-03-05更新 | 483次组卷 | 9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9两汉的统治-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书·地理志》记载岭南地区“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番禺)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这说明汉朝岭南地区
A.盛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重视发展对外的商业贸易
C.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D.与各地间的交流活动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元时尚为一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明弘治、嘉靖年间已有千余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居民达二三千家。这反映了
A.城市化进程开始B.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
C.集镇经济的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
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2022-02-28更新 | 5841次组卷 | 49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