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经济主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2018-09-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摘编自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市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标志性事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市场”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