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图2,提取三项有关宋明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3-06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明代棉花图•收贩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5-1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信息题:“南海一号”沉船考古年

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阅读以上的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
4 . “宋代近世说”提供了宋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引发了学术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把都城移向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都会开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社会的近世性质。唐代以来运河沿岸出现的商业都市,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近世文化的发展。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宋代社会不得不倾向于一种资本主义式的统治方式.以考试的方式给予高等文官资格的思想,是极具近世特征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等等,宋代社会呈现出的各种历史现象,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现象相比,两者的发展应该是并行的、等价的。尤其是在中国文艺复兴的初期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独特的印刷术的发达……朱子学的出现,使中国思想界从中世纪迈进了近世,从超越训诂学这一点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文艺复兴。同时,从否定佛教的主导地位这一点来看,更是一种宗教改革。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商业的高度发达和非农业人口的急骤增加,这种现象和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类似。

但这只是表面类似而已,两者扎根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拿西欧的模式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情况,问题是扯不清楚的.宋以后,封建大国完全成熟了。经济上,庄园制绝迹;政治上,封建割据势力基本翦除,中央集权程度很高: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新儒教一程朱理学。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一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


完成下列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对。“宋代近世说”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概况
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7-11-22更新 | 65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材料二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选自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徽商商业经营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这一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